国民党高级将领生平介绍
国民党高级将领生平介绍
白崇禧
(1893.3.18--1966.12.1)
回族,字健生,广西临桂县人;中华民国国民革命军一级上将,有“小诸葛”之称。属国民党“桂系”,地位仅次于李宗仁。
1907年,白崇禧考入陆军小学,后因病退学。1911年,辛亥革命爆发。当时在广西立初级师范读书的白崇禧,加入广西学生军,开赴湖北,随后入武昌陆军预备学校、保定陆军军官学校。1916年,白崇禧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。之后在广西陆军第一师任营长。
李宗仁和白崇禧人称“李白”。二人是国民党内最具实力的地方军事势力–桂系的中心,多年来一路合作无间。最初二人一同加入孙中山在广州的革命阵营,又联合一起驱赶广西的旧军阀。北伐时,率广西军队攻至山海关。北伐成功后,和蒋介石及其他地方势力多次开战;八年抗战爆发后,二人动员广西的军队抗击日军,合作指挥多场大战,并屡有胜果。
战后白崇禧担任国防部长,李宗仁获选中华民国副总统,桂系的实力得到局部肯定。国共内战战局转趋有利共军,蒋介石被迫下野,李宗仁继任代总统。然而国共和谈失败,桂系无法保住中华民国的半璧江山,本身势力亦无法维持。李宗仁先赴美国治病,1960年代回到中国。白崇禧则前往台湾,却未能担任要职,1966年12月1日于台北逝世。
程潜
(1882---1968)
字颂云,湖南醴陵人,国民党一级陆军上将(1939.5.13),军事家。老同盟会员。1882年3月31日生于湖南省醴陵县北乡长连冲。父亲程若凤,母亲钟氏。早年,他曾跟随孙中山先生参加过辛亥革命、北伐战争,为我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作出了很大的贡献。在抗日战争期间,他率领部队坚决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疯狂侵略。 1949年8月建国前夕,他同陈明仁一道在长沙率部起义,弃暗投明。毛泽东称“颂公是位杰出的人才”
新中国建立后,程潜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,中央军委副主席,国防委员会副主席,中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,中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,湖南省军政委员会主席,湖南省人民政府主席,湖南省省长,民革中央副主席,第一届全国人大,第二届、三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,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,第二届、三届、四届全国政协,首届、二届湖南省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主席,第一届、二届、三届湖南省人大代表等职。十八年来,他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,与共产党真诚合作,积极参加国家重大政治事务的协商,努力贯彻党的统一战线政策,关心湖南家乡的建设,为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和平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,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努力。他把晚年献给了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。
1968年4月9日,程潜同志在北京逝世,终年87岁。
陈诚
(1898.1.4—1965.3.5)
浙江青田人。
陈诚于1922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8期炮科。之后在浙军、粤军任排、连长。1924年入黄埔军校当炮兵教官,任特别官佐,炮兵营连、营长。北伐时任总司令部参谋;团长,第21师师长。北伐后带第11师参加蒋桂战争,中原大战时因功升任18军军长。陈诚是国军中的干将,参与多次围剿红军,曾分别任各路总指挥。1935年第五次围剿红军时,任前敌总指挥,攻陷广昌、瑞金等重镇。之后曾任”晋陕绥宁四省边区剿总”,进剿陕西红军根据地。西安事变时,陈诚与蒋中正同时被扣,在整个过程中,表现出对蒋的极大忠诚。西安事变后陈诚负责改编张学良、杨虎城部队。抗战时,任第三战区前敌指挥,武汉卫戍总司令,第九、六战区司令等职,参与过的大战役有淞沪会战、武汉会战等。
1946年5月任参谋总长兼海军总司令,力主对共党用兵。之后指挥国军向解放区进攻被挫。1947年陈诚升任一级上将,并在8月29日以参谋总长之尊兼任东北行辕主任,上任后撤销东北保安司令部,由行辕全权负责东北军事政治。陈诚则在东北进行人事大搬风,原东北保安司令杜聿明离开沈阳去北平,原副司令长官郑洞国改任行辕副主任,但不被重用;最令东北国军将领不服的是,陈诚居然撤换了甫在四平街击退林彪共军,获颁青天白日勋章的陈明仁,这对于日后陈明仁的投共,不无牵引作用。陈诚为企图打通北宁路,于1948年1月发起公主屯战役,却导致国军新五军被歼的下场,此震憾了东北行辕与南京中央,愤怒的蒋中正亲率国防部作战次长刘斐、陆军副总司令范汉杰赴沈垣开会,追究战败责任,在病中的陈诚于5月被免职。10月到台湾阳明山养病,并在1949年接任台湾省主席兼警备司令,并在该年8月兼任东南军政长官公署长官,坐镇台北,指挥东南区战事。
到台湾后,陈诚任中华民国行政院长。1965年3月5日陈诚因肝癌去世。
戴笠
(1896--1946)
字雨农,浙江江山人。曾负责国民党情治机关,担任“军统”副局长。
戴笠曾就读浙江省第一师范学校,1915年与秀丛结婚。早年在上海认识蒋介石。1926年入黄埔军校六期。1928年开始为蒋介石进行情报活动。1930年任国民党特务组织“调查通讯小组”成员。1932年,蒋介石在军事委员会下成立特务情报处,由戴笠担任。同年戴笠在秘密组织“力行社”、“中华复兴社”(又称蓝衣社)当中发展特务网络。1938年成立“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”(简称军统),戴笠任副局长。1942年与美国合组“中美特种技术所”,戴任主任。1946年3月17日死于在南京西郊的戴山空难上,蒋介石赠“碧血千秋”匾额。
杜聿明
(1904.11.28~1981.5.7)
字光亭。陕西省米脂县人,中国抗日名将, 曾任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。
1924年6月,杜聿明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,成为第一期第三队学员。后追随蒋介石。
1925年春,调到宣传队参加东征讨伐陈炯明。
1926年7月,加入张治中黄埔军校武汉分校学兵团,任中校连长。
1927年,四一二政变,因不明确表示反蒋,被武汉国民政府囚禁,后来他设法越狱逃到南京,通过张治中见到蒋介石,被任命为总司令部训练处的校阅委员会中校委员。
1928年夏,任南京陆军军官学校杭州预科大队第二中队中校队长。同年冬,任新编第1师第2旅参谋主任。
1929年,任南京中央军校第七期第四队中校队长,后任教导第2师中校营长。
1932年冬,在长城古北口抗敌,任第17军25任师73旅旅长,后第25师师长关麟征负伤,杜聿明提为第25师副师长。
1933年秋,进入南京中央军校高等教育班第一期进修。
1936年,高教班毕业,协助徐庭瑶创办南京陆军交辎学校, 培训指挥机械化部队作战的军官。
1937年,任国军第一支装甲兵团少将团长。
1938年,装甲兵团扩编为第200师,任师长,12月任新编第11军副军长。
1939年,第200师扩编为第5军,任军长,以桂南会战、昆仑关大捷闻名。
1939年,奉令调驻云南,任昆明警备总司令。
1942年 升兼中国远征军第一路副司令长官,率部入缅作战。
1944年 任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兼昆明防守司令。
1945年 2月20日晋升为陆军中将, 秋季率部围攻五华山,10月迫使龙云辞去云南省军事行政职务。10月26日任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司令长官。
1947年 8月东北九省保安司令部并入国民政府主席任东北行辕, 任东北行辕副主任。
1948年 3月当选国大代表, 6月任徐州剿总副总司令兼第二兵团司令官, 9月,转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兼冀热辽边区司令官, 11月指挥东北国军从葫芦岛撤退, 11月6日淮海战役开始,转回任徐州剿匪副总司令兼前进指挥部主任。
1948年12月17日,毛泽东为中原、华东两人民解放军司令部写一个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广播稿。
1948年12月25日,新华社发布43名国民党战犯名单,杜聿明为第三十六号战犯。
1949年1月10日,在淮海战役中,最后在河南永城县陈官庄被俘,并送至功德林战犯管理所接受改造,杜聿明是唯一身兼战犯与战俘双重身份的人。
1959年12月4日第一批特赦,在北京中朝友好公社劳动。
1961年3月,任全国政协文史专员。
1964年10月,任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。
1978年,任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、第五届全国政协及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军事组副组长。
1980年 发表"纪念 二·二八 寄语台友"一文,呼吁在台湾的老同学、老同事、老朋友们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。
1981年5月7日,因患肾衰竭在北京逝世,享年77岁。
傅作义
(1895.6.2-1974.4.19)
字宜生。近代军事家,国民党将领。山西临漪(今属万荣)人。1911年响应辛亥革命,在太原参加反清起义,任起义学生军排长。1915年入保定军官学校第五期步兵科学习。1927年跟随阎锡山参加北伐。1930年在中原大战中参加对蒋作战,惨败。1931 年开始担任绥远省政府主席。
九·一八事变后,日军入侵平津地区。1932年3月,日军进抵长城一线。傅作义率59军防守独石口、镇岭口、怀柔一线,负责掩护长城一线中国军队北翼。1935年为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,1936年反对日本主张的内蒙古自治,11月率部抵抗关东军指使的汉奸王英“大汉义军”和伪蒙德王、李守信所部的西犯,夺回百灵庙、锡拉木楞庙等战略要地多处。肃清绥远境内的伪军,挫败日军入侵绥远的企图,是为“绥远抗战”。全面抗战爆发后历任第七集团军总司令,第八、第十二战区副司令长官、司令长官兼绥远省、察哈尔省政府主席。先后参与忻口会战、包头战役、绥西战役、五原战役。
1946年国共内战正式开始,傅作义率绥远部众连克共军的集宁、大同、张家口等多座重镇,使得共军在国共内战初期在华北处境困难。后任华北剿总总司令。1949年1月底在平津战役,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天津后,接受中共的条件,在当年1月22日率25万北平守军向中共投降,同年1月31日,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北平。
新中国建立后,当选为一届全国政协委员、中央人民政府委员。新中国成立后,历任政协第二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,政协第四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,第一、二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国防委员会副主席,水利部(后为水利电力部)部长等职务。1974年病逝。
冯玉祥
(1882—1948)
安徽巢县(今安徽省巢湖市居巢区夏阁镇竹柯村)人。中国近代军事家。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。
清末时加入淮军,曾参与滦州起义,后投北洋军,任营、团、旅、师长。1922年出任陆军检阅使,率其部队入陜西,并以此地为地盘,其军队因此被称为 “西北军”。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时在参战途中率军返回北京,发动北京政变,囚禁曹锟,推翻直系军阀政府,逐溥仪出宫,脱离北洋军系,改编所部为“国民军”,电请孙中山北上。因无法抗拒直、奉系军阀的压力请来段祺瑞主政,遭到排挤。1925年,北方军阀联合攻打冯玉祥,冯不敌而退回陜西,后赴俄考察。
1926年自苏联考察回国,在绥远五原誓师,任国民革命军联军(后改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)司令,宣布所部加入国民党,出潼关参加北伐。1927年宁汉分裂之际选择与南京合作,响应蒋介石在军中清除中国共产党人。1929年,冯玉祥不满国军编遣会议比例式裁兵原则的决议,称病离开南京,并于5月出任 “护党救国军”总司令,但迅速被南京方面内外夹攻而失败,被迫离职前往山西。1930年联同阎锡山、李宗仁等与蒋介石对抗,引发中原大战,兵败后迁居山东。
1933年5月26日与吉鸿昌、方振武、佟麟阁在察哈尔张家口建立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,任总司令,时任察省主席的部将宋哲元并不支持,但又不便反对,因而离职,之后冯率军攻下由伪军占领的多伦,引起一阵骚动,但不久后便离察返鲁。抗战时任国防最高委员会,第三、第六战区司令长官,不久被蒋介石撤职。1946年赴美国考察水利,并发表反蒋言论。1948年参加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,任中央政治委员会主席。同年响应中共中央号召,由美返国参加新政协,不幸中途因轮船出事而于黑海遇难。
顾祝同
(1893—1987.1.17)
字墨三,江苏涟水人。中国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,陆军一级上将,曾任江苏省主席、陆军总司令、参谋总长、国防部长。
顾祝同十九岁入读江苏陆军小学,辛亥革命时陆军小学停课,顾祝同参加推翻满清的革命。1912年加入国民党,后毕业于武昌预备军官学校,再升读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毕业。1922年赴粤,加入粤军二军任参谋。黄埔军校成立后,调任军校战术教官,管理部主任。1925年东征陈炯明时任教导团营长。北伐时升任师长、军长。之后参加中原大战,任十六路军总指挥。1931年,任国民政府南京警卫军军长、江苏省主席。1933年指挥第四、第五次围剿红军。1935年晋升上将、主管川、康、黔军政。抗战时期任第三战区司令。皖南事变时,顾祝同是主要参与者,负责包围新四军及扣押叶挺。
1946年,顾任陆军总司令,郑州绥靖主任,负责指挥进攻山东解放区,遭遇大败,精锐之国军七十四军被歼。1948年改任参谋总长。1950年3月赴台,兼任代国防部长,1954年晋任陆军一级上将。1956年任国防会议秘书长。1967年,调战略顾问委员会副主任。1972年,任总统府战略顾问。 1987年病逝台北,享年94岁。
何应钦
(1890.4.2-1987.10.21)
字敬之,贵州兴义人。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。曾任黄埔军校总教官,军委会参谋总长,国民政府行政院长。
1901年入读贵州陆军小学,后入武昌陆军中学。1908年到日本,初入振武学校,后入读陆军士官学校十一期,并加入同盟会。1916年回中国。 1924年任黄埔军校总教官。北伐时,任国民革命军第一军军长,兼任潮梅警备司令,由广东潮梅平定大兴安岭地区;后任东路总指挥入浙。1927年宁汉分裂时在龙潭大败孙传芳,之后调任全军总司令部总参谋长。1929年,任海陆空军总参谋长。1930年,任国民政府军政部长,此后多次任军委会行营主任,担任"剿匪" 前线指挥。何应钦于九一八事变后与日本交涉华北问题,负责签署塘沽恊定及何梅恊定。
西安事变时,何应钦暂代总司令,主张武力讨伐张学良。中日战争爆发后,他兼任第四战区司令长官、军委会参谋总长等职。1944年11月后,历任同盟国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、重庆行辕主任。1948年接白崇禧任国防部长、1949年于李宗仁行代总统时任行政院长。1949年赴台湾,担任总统府战略顾问委员会主任委员。1982年出任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同盟首任会长。1987年逝世。
何键
(1887.4.10—1956.4.25)
湖南醴陵人。字芸樵,别署容园。民国时期湖南省政要,曾任湖南省政府主席。国民革命军二级上将,以在湖南积极对付共产党而闻名。
1906年入长沙岳麓山崇古学堂,后入湖南法政学堂。辛亥革命后,入武昌陆军中学,然后升读保定军官学校。1927年4月,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进行“清党”,解散共产党组织并逮捕共产党人,同时在南京另外组成国民政府,与武汉分庭抗礼,即宁汉分裂。武汉政府决定军事上继续北伐,希望与冯玉祥合作先取得北京。唐生智部支持武汉政府,1927年4月底,何键率军北上,至河北一带与张作霖奉军作战。1928年初,何键被任为湖南清乡办署会办,负责在湖南清乡,以高压政策在各地围捕、处决共产党。同年11月,被任为湘赣剿匪总指挥部代总指挥,进攻井冈山红军根据地,迫使红军主力离开至江西中央苏区。1930年起,参加对江西中央苏区的一、二次围剿。1933年第五次围剿时任西路军总司令。1934年红军从江西突围,何键任追剿司令,一路追击至贵州边境。
1937年抗战爆发后,国民政府改以张治中任湖南省主席,何键调任国民政府内务部长,实际上被夺去湖南军政权。1939年改任军事委员会抚恤主任委员。1949年移居香港,次年到台湾,任总统府国策顾问。1956年病逝台北。